而且還上午一場、下午一場,
想說上午睡飽後,下午才出門,
到現場才發現原來上午、下午是一系列的活動:
想說上午睡飽後,下午才出門,
到現場才發現原來上午、下午是一系列的活動:
09:30~11:30:剝皮、揉製處理
13:30~16:30:假體製作、穿皮縫製、體態調整
就這樣錯過了上午的剝皮示範,
不過沒關係,即日起一直到4/5,
不過沒關係,即日起一直到4/5,
特定日期在科博館大王魷魚標本後方,
都會有標本現場製作,
展場也展出其他動物的標本 |
公獅的標本 |
黃雯杰製作的重400公斤、高473公分的長頸鹿標本 |
五位標本師的介紹 |
現場製作標本吸引大小朋友圍觀 |
「栩栩重生」標本製作教育活動區,
展示五位標本師的作品:
黃雯杰、姚鈞菱、陳耀華、梁晏齊、吳宗睿,
今日示範是陳耀華老師,
目前仍在中興大學昆蟲系就學,
回家搜尋發現也接受過蘋果日報專訪,
有興趣可以點選以下連結:
《借屍還魂》
① 他上課不讀書 長大成校園愛屍人
② 教室抽屜偷養蠍子 他成特生中心傳奇
③ 小鮮肉愛聞屍 這種鳥居然有狗味
※ 版權為壹週刊所有
跟以往鳥類標本製作不同,
今天的大體老師是長毛天竺鼠,
樣子小小隻,大約6個月就夭折了,
因為有四肢的關係,
製作時間要比鳥類來的長。
一旁的小朋友大概是站太久耐不住性子,
紛紛詢問好了沒?好了沒?
老師則幽默回覆到:
「你是科博館派來監工吧!」,
逗得在場大朋友小朋友都哈哈大笑!
上午剝皮後,下午進行假體製作,
假體顧名思義就是假身體,
這次用硬的保麗龍當作材料,
只見老師一面測量,
一面在保麗龍上做記號,
用線鋸跟美工刀切割,
並用砂紙修飾,
並用砂紙修飾,
原來一具具標本毛皮底下,
是仿真精細的雕塑作品。
因為頭跟身體之間的脖子相當細,
除了假體分開製作,用鐵絲串起連結,
也會利用油土(熱塑土/精雕硬油料),
將其加熱後補強身體跟頭部之間的縫隙,
眼睛周圍則用紙黏土將義眼固定。
之所以不用油土固定而改用紙黏土,
是因為義眼是樹脂材質,
如果固定後需要移動或調整眼睛,
加熱油土也會損及眼睛,
因此才用質地較軟的紙黏土取代。
眼睛也相當特別,
之前就有看過報導眼睛水分相當多,
製成標本會非常不容易保存,
所以眼睛都是國外進口的義眼,
而且動物不像人類眼眶大到會露出眼白,
因此也可以用黑色串珠取代。
而四肢又比脖子更細,
使用保麗龍雕刻會相當費工,
因此使用白鐵絲用棉線纏上棉花,
並將鐵絲穿過手掌/腳掌,
以利之後將標本固定在平台上。
將毛皮從水中取出,
避免全乾硬掉、乾皺不好拉,
用紙巾吸掉多餘水分,
再次清皮將皮上肌肉用鑷子夾除,
因為肌肉跟毛皮都相當細緻,
處理過程中小心避免弄破,
如果動物本身就有傷口,
在最後會用樹脂或畫筆補起來,
接著就為假體穿上皮毛,
一邊套入、一邊拉齊,
縫製過程中還要吹毛理毛,
再用鐵絲固定避免走位跑掉,
也因為標本不像 活體有脂肪結締組織,
也需要油土填補凹陷處,
在歷經上午2個小時、下午3個多小時,
除了耳朵需要待會工作室,
用福馬林固定支撐以外,
天竺鼠標本終於告一段落,
老實說親眼見到剝皮的動物,
還真的不太舒服,
但看著老師專注著,
將手中的動物留存生前美好的外表,
一瞬間成為永恆,
似乎也沒有那麼可怕,
身旁圍著很多感興趣的小朋友,
也是老師及家長教導學生,
尊重生命、愛護動物的好機會,
這次錯過上半場的剝皮階段,
二月份再好好安排時間,
了解標本製作的前半段過程,
再跟大家分享喔!
再跟大家分享喔!
【活動資訊】
日期:2019/12/24到 2020/04/12
Google相薄:https://photos.app.goo.gl/8e4TKzwAW5fgicDRA
鳥類標本製作演時時間表:
12/28(六)陳耀華
12/29(日)吳宗睿
01/01(三)姚鈞菱
01/04(六)陳耀華
01/05(日)姚鈞菱
02/01(六)姚鈞菱
02/02(日) 吳宗睿
02/08(六)陳耀華
02/09(日)姚鈞菱
02/28(五)陳耀華
02/29(六)吳宗睿
03/01(日)吳宗睿
03/14(六)陳耀華
03/15(日)姚鈞菱
04/02(四)陳耀華
04/03(五)陳耀華
04/04(六)姚鈞菱
04/05(日)吳宗睿
每次製作分為上午場、下午場
上午09:30~11:30:剝皮、揉製處理
下午13:30~16:30:假體製作、穿皮縫製、體態調整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